肥胖者是真的可以活得健康,還是只是自我感覺良好?一群專家在葡萄牙發表最新的研究,說“健康肥”根本是個迷思,即使體檢結果都正常,但依然會比正常體型的人容易發生心臟疾病。
來自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葡萄牙舉辦的“歐洲肥胖議會”上發表最新研究,他們自1995到2015年間,對350萬名健康英國民眾進行追蹤調查,且這些人在開始調查以前完全沒有心臟病、糖尿病病史、血糖、血膽固醇指數也都在正常范圍內。這些民眾當中包含BMI指數達到或者超過30的人,研究以此數字做為定義“肥胖”的分水嶺。
研究發現,即使肥胖者長期以來的體檢結果都正常,也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狀況,落在“代謝性健康”范圍內,但罹患心臟疾病、中風、心臟衰竭等機率依然高于體重普通的人。
與正常體重的人相比,肥胖者心臟衰竭的發生率增加96%,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發生率增加49%,中風機率也增加7%,即使不吸煙、不飲酒也是如此。
研究團隊領導人卡萊雅謝帝博士表示:“健康肥的想法是個迷思”,指出即使肥胖者代謝性健康,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依然高于體重正常者,基本上只要過胖身體就會出事。他建議醫學專家與過胖者應該采取行動減肥,來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代謝性健康肥胖不是個無害的狀態,這么想也是錯的。事實上最好不要再用這個字眼,因為它會混淆視聽。”
盡管該研究歷時20年、調查了數百萬人,但尚未刊登于學術期刊,學界對其也抱持懷疑態度。
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教授桑德斯認為伯明罕團隊的研究不夠嚴謹,批評它只看數據做出武斷的分析,光看血壓、血糖、血膽固醇等數據根本無法準確判斷一個人健康與否。
也有一份2012年的研究與伯明罕團隊的研究結果完全相左,稱攸關肥胖者健康的關鍵不是在于脂肪與體重的多寡,而是體脂肪分布的部位。例如脂肪囤積在腹部較多時,會比平均分散于全身更加危害健康。
英國心臟基金會專家認為,過去的研究都指向高血壓、高血膽固醇會導致心臟病與中風,雖然這項研究尚不足以推翻“健康肥”的迷思,但它歸納出一個與現有理論相反的現象,醫學專家未來應就這個問題做更深入的探討。
不過專家依然建議,無論體重數字是多少,養成運動習慣與健康飲食都能提升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