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北市高層次人才培育計劃》經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并發布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計劃》的出臺,呼應了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和《淮北市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精神,旨在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面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構筑我市人才高地,為淮北轉型崛起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與此前已實施的《淮北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相比,《計劃》轉而向“內”謀劃人才發展大局,面向本土優秀人才吹響“集結號”,著眼提升現有人才的能力素養,進一步挖掘、激發淮北轉型崛起的內生資源動力。兩者的相互銜接,全方位統籌了我市人才引進與培養體系,將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完備的人才支撐。
選什么?每3年面向10個行業領域遴選60名優秀人才
《計劃》立足于服務淮北轉型崛起需要,確立了十大專項計劃,涵蓋科技、高技能、現代服務、企業經營管理、城市建設、現代農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工作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從2016年,每3年有計劃、有重點、分類別、分層次地遴選60名優秀人才,并根據每個行業領域的現實人才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人才選拔培育要求。
如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計劃中,要求近5年內獲得過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技獎或近5年內累計獲得發明專利5項以上;近5年內主持或作為主要參與者,完成過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或工程項目,并在學術技術方面發揮主要作用。
在高層次企業家培育計劃中,要求申報企業家所領導的企業,經營業績突出,主要經濟指標位于本市同行業前列,企業具有快速成長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在轉變企業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勇于探索和實踐。
對申報高層次現代農業人才的,要求長期在“三農”建設一線從事科學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對我市的農業生產情況了解透徹,取得過突出經濟和社會效益,或能夠創造性地解決較重大的、關鍵的農業技術問題,能夠“傳幫帶”出較高水平的農業科技人員。
對申報高層次教育人才的,申報人需獲得市級學科帶頭人、首席名師及以上層次稱號,具有中學高級教師及以上職稱,在教育教學一線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體系,或牽頭承擔或完成重大課題并獲得創造性成果,或指導、培養的學生在全國或國際權威知識(技能)競賽和體育、藝術競賽中獲得過獎項等等,均瞄準了各領域、各行業最拔尖、最受矚目的人才。
怎么選?堅持實績和貢獻導向
根據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每屆遴選前,各專項計劃牽頭單位聯合責任單位分別修改完善各專項計劃遴選辦法,經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媒體統一向社會發布。
遴選人才經推薦審核、專家評審、實地考察、考核審定后向社會進行公示,并頒發《“淮北市高層次人才培育計劃”入選證書》。值得注意的,同一人才將不能多頭申報、重復入選,中央“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安徽省“百人計劃”“特支計劃”,“淮北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人才不再申報“淮北市高層次人才培育計劃”,以充分鼓勵各級各類人才踴躍參與、成長出彩。
按照堅持實績和貢獻導向,遴選人才更加注重向生產發展和基層一線傾斜,特別注重將在淮領辦創辦企業,已于國內外相關學科、行業領域取得突出成績或擁有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創新產品的創新創業人才列入遴選范圍,對每一類人才的培育選擇,均有相關具體條件。“高門檻”設置確保了真正優秀的人才進入選拔序列,以期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遴選一名人才、引領一個團隊、推動一個單位發展、激活一支人才隊伍的鏈式效應,在全市形成重視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圍。
如何用?真正實現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管用相宜,才能最大限度激發本土人才服務淮北轉型崛起的潛力、能量。我市整合行業部門人才政策、平臺、服務等方面要素資源,完善高層次人才發現、評價、培養、使用和激勵等機制,營造有利于人才潛心研究、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確保《計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按照《計劃》,我市從四個方面對人才發展最大限度的支持。整合培養資源,入選人才在申報重大人才項目、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優勢學科建設項目等,或參加突出貢獻專家和政府特殊津貼的評選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所在單位主動安排入選人才承擔重大項目,鼓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活動;支持入選人才到市內外掛職。實施培訓開發;每年組織入選人才參加境內外培訓班,或選派到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擔任訪問學者,到國家、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學習進修;鼓勵和支持入選人才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建立導師制,為入選人才聘請相應領域的權威專家作為導師。促進作用發揮,各縣區、各部門充分發揮入選人才在決策咨詢、重大項目攻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和鼓勵入選人才創新創業;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每年組織入選人才到鎮(辦)、村(社區)、中小企業等基層一線開展咨詢、服務、培訓等活動,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給予經費支持。培養期內,給予科技、企業家計劃入選人才每人6萬元,高技能、現代服務、城市建設、現代農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工作計劃入選人才每人3萬元經費支持,用于入選人才項目研究、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等方面。
為加強對入選人才的管理服務,我市建立實施分級分層管理,實行目標績效考核、加強跟蹤管理服務、建立動態退出機制等。3年培養期限內,對存在觸犯法律法規、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合同、人才離職離崗等情況的,取消其入選資格,停止撥付支持資金;情節嚴重的,追回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