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2015年12月31日發表的一篇回顧性研究中,作者對839名患者突發性心臟驟停(SCA)發生前一個月的癥狀和生存之間的關系進行評估。他們發現,在突發性心臟驟停(SCA)發生前4周,51%的病人有警告癥狀,最常見的表現是胸痛和呼吸困難,但只有19%的病人呼叫急救車。呼叫急救車的患者中32.1%獲得生存,相比之下不叫急救車的患者中只有6%獲得生存。大約一半的發生心臟驟停(SCA)的患者前4周內有警告癥狀,他們的存活與是否到急救中心治療這些癥狀相關。
專家評論
Douglas P Zipes 教授
盡管這些研究進行了50多年,突發性心臟驟停(SCA)仍然是西方社會的一個主要衛生問題,每年至少有35萬美國人受此影響,而只有5%到7%患者成功出院,因為我們對這些高危險性事件的識別并阻止這些災難相當困難。20多年前,我建議在高中至少配備一個掌握心肺復蘇術的急救員并讓自動除顫儀如“常見的滅火器”一般隨處可見1 。在一些州,包括印第安那州做到了前一部分。目前,在手機即可進行即時心電圖傳輸與GPS定位的時代,我們可以確定其是否發生突發性心臟驟停(SCA)并交代他們如何及時治療。
由蘇密特丘格領導的俄勒岡州意外猝死研究,一直被視為擁有心臟驟停領域里有價值的資訊。在近期的文章中,他們證明839 名SCA受害者中有一半的人有警告癥狀,主要是呼吸困難和胸痛。超過90%的患者上述癥狀反覆發生,然而只有19%的人會呼叫急救車,而這些人中有較多的人有心臟病病史。近三分之一呼叫急救車的人倖存下來,而沒有呼叫急救車的只有6%倖存。 正如既往的研究提出的那樣,SCA發生之前的警告癥狀的概念并不新鮮。這提示我們什么呢? 我們的公共教育工作仍很不足,盡管我們知道先兆,但我們并沒有充分告知公眾。誠然,其中一個問題是呼吸困難并不特異,但是胸部疼痛不一樣,或者說胸痛的患者不應該不留心。
讓人們改變生活習慣是最難的事情之一,作為醫生,時常面對此類事情(例如: 讓肥胖病人節食,成天看電視的人運動,和讓吸煙者戒煙)。 我們必須讓人們重視他們身體傳達的訊息,如胸痛和呼吸急促,并適當地做出反應。此外,增加能夠執行心肺復蘇術的民眾和自動去顫器的可獲得性是合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