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召開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了《阜陽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送審稿)。這標志著阜陽市將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切實推進創新型生態強市建設。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阜陽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格局。
強力治污呵護碧水藍天
今年4月27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安徽,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期間共向我市交辦了31批293件環境信訪投訴。我市高度重視問題整改工作,迅速全部辦結交辦件,共責令整改單位881家。
著力抓好污染防治,呵護潁淮碧水藍天,阜陽從未停步。
2014年3月,我市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潁淮藍天工程”實施方案》,全面加強“揚塵、煙塵、粉塵”排放管理,加大對建筑工地、拆遷工地、燃煤鍋爐等的整治力度,完善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努力實現灰霾天氣減少、藍天天數增加、空氣清新宜人、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
2015年,行動成效顯現——全市PM10年平均濃度降至每立方米72微克,較2014年下降了17.2%,空氣質量連續兩年排名居全省第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排名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
潁淮藍天工程仍在推進,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624臺,完成296家3個及以上基準灶頭餐飲油煙整治,依法取締286處無證經營碼頭(物料堆場)。今年,我市還投資1860萬元,在全市布設324個監測點位,實現空氣質量全面監控、實時監測。
阜陽境內河流縱橫,城市因水更有靈氣。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讓城市更宜居,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從“十一五”末的23.5萬噸/日增加到目前的50萬噸/日;劃定了畜禽禁養區,目前已搬遷或關閉養殖場146家;設立了茨淮新河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建立了水源保護區巡查制度,全市境內主要河流監測斷面多數達到Ⅳ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多年來穩定達到100%。
前不久,我市有史以來單體最大的工程、全省最大的水系治理PPP示范項目,總投資132億元的阜陽城區水系綜合整治項目也正式動工,阜城20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45條內河將得到全面治理,水清、岸綠、景美、游暢的水鄉新景觀呼之欲出。
循環發展挖掘“金山銀山”
用兩個廢棄礦泉水瓶,就能制成一件漂亮的T恤衫。這對界首市光武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來說,并不稀奇。東錦資源再生科技公司,采用國內首創、自主開發的再生聚酯直紡滌綸長絲技術,每年可以把上百億只塑料瓶,加工成質地光滑、手感柔軟的化纖布,實現再生資源100%利用。
在界首,循環經濟已成為支柱產業。依托當地再生資源優勢,界首著力培育再生金屬和再生塑料兩大綜合利用產業,形成以廢舊蓄電池再制造為主導產業的田營產業園、以再生鋁循環利用為主導產業的西城產業園,以及以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為主導產業的光武產業園三大特色產業園,走出了一條開發“城市礦產”、實現綠色崛起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近幾年來,該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年均產值、稅收增幅均在40%以上;田營產業園,成為阜陽市首家稅收超8億元的園區。
不僅僅在界首,循環經濟已成為阜陽的“金山銀山”。
多年前,每到午收、秋收時節,秸稈的處理都是困擾全市的一大難題。經過近年來的探索,秸稈正通過一個個綜合利用項目,化身生物質燃料、高能飼草、高效肥料等,變廢為寶。
今年,我市又謀劃建立了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庫,目前已有80多個項目入庫。項目全部投運后,年可收集和轉化秸稈959.65萬噸,將使全市農作物秸稈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2016年,我市被正式納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創建地區。目前,我市擁有1個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縣、1個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縣、1個省級循環經濟示范縣、49家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單位和3個省級循環經濟園區。循環發展模式和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正為我市增添源源不斷的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