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橫跨長江,與南京接壤,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馬鞍山自六朝時期開始,就吸引了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流連駐足,并留下諸如《陋室銘》、《馬鞍山抒懷》這樣的雋永詩句。馬鞍山是李白的終老之地,這對當地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詩歌逐漸成為馬鞍山的標志,并享有“詩城”的美譽。
深耕馬鞍山
2017年,融創上海區域成功開拓疆土,將城市群從上海、江蘇省延展到了安徽省,將蕪湖、馬鞍山納入麾下。自此,馬鞍山成為了上海區域的第十座城市。
與最好的城市群共同成長,是融創一直在倡導的理念。而馬鞍山的城市價值顯然與這個理念不謀而合。
隨著城市不斷的發展,江東馬鞍山,如今已是皖江第一港口、長江十大港口之一,更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馬鞍山還是安徽省的東大門。
以鋼立市的馬鞍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鋼鐵基地之一。借助長江之濱的運輸便利,位列全球鋼鐵企業競爭力前十,被譽為“江南一枝花”。同時,馬鞍山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因鋼設市的歷史選擇,全國各地的精英人才匯聚于此,聚山納川,成為一座新興的移民城市。
深耕一座城市不僅體現在融創對于其政治、經濟的落腳點上,更有對于城市文化、歷史的深刻解讀與挖掘。
相傳楚漢戰爭時, 楚霸王項羽在和縣烏江戰敗,讓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后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即馬鞍山。馬鞍化為青山自然只是傳說,但馬鞍山確有一處酷似馬鞍的山峰,屹立千年,見證了馬鞍山的百世滄桑。
馬鞍山被大詩人謝朓譽為“山水都”。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馬鞍山的山山水水成為最好的城市封面。有山有水有生活。在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里,看綠意蔥蔥的群山環抱,任由水波在指間流淌,生活舒適而愜意。馬鞍山一半是山水,一半是詩歌,大江、絕壁與詩仙、草圣相映成輝;楚霸王項羽、三國東吳大將朱然賦予了這座城市英雄氣概。
詩歌的隨性和鋼鐵的堅硬,共同鑄就了馬鞍山的城市肌理。帶著一份桃源生活的理想,融創臻心入駐詩城,深入城市文化與肌理,融入這座城。
一馬當先,至鋼至柔
馬鞍山也是一座具有開拓精神的城市,改革創新,奮力拼搏,一馬當先,成為安徽省內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2016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馬鞍山設立綜合保稅區。以“聚山納川,一馬當先”的城市精神,馬鞍山正在走向一個充滿想象的未來。
鋼城只是馬鞍山形象的一個側面,在錚錚鐵骨的肌體深處,是豪放灑脫、文脈鼎盛的山水詩城。
詩仙李白對馬鞍山情有獨鐘,他一生七次游歷馬鞍山,在此留下5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作。這里的山川草木,風土人情,無不令詩仙流連忘返。在李白的筆下,馬鞍山地區的江,曲折北上;山,逶迤連綿;湖,平緩如鏡;田,豐饒肥沃。李白一生自由不羈,卻選擇在這里終老。如今采石磯的陡峭絕壁間,一處“捉月臺”突入江中。旁邊有李白的雕像,面向長江。傳說李白醉酒后從此臺跳江捉月,駕鯨升天。
李白長眠的當涂青山,成為歷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10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文,傾瀉了歷代文人雅士對這塊土地的一腔癡情。為紀念李白,從1989年起,馬鞍山每年重陽節前后,都會舉辦“中國李白詩歌節”,馬鞍山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城”的榮譽稱號。
城中有園,園中有城
“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這是對馬鞍山的山水分布的形象描述。長江奔流至此北折入海,城中心的雨山湖被群山環繞,俯瞰整個城市就像一幅山水畫。湖水漣漣,青山脈脈,優美的生態環境,使馬鞍山呈現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獨特城市風光。
還有采石古鎮的住宅,簡約的徽派,又融入了現代建筑法制,對傳統空間和材質進行了現代良性改造,既有徽派建筑空靈雋秀的氣質和溫文典雅的韻味,又符合當代人居需求。
融創力求打造能夠傳世的高品質作品,以匠人之心,琢時光之影,為詩城人民創造極致的生活體驗,與這座至鋼也至柔的城市共成長。